國際物流“卡脖子” 外貿大省江蘇如何應對
2021.08.14
11月份,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(UNCTAD)發布的《2021年海運述評報告》,牽動了無數外貿人的心。報告指出,由于需求旺盛,以及設備和集裝箱短缺、服務可靠性下降、港口擁擠、延誤時間拉長帶來的供應方面不確定性持續加大,預計海運運費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在高位。
江蘇是制造大省、外貿大省,海運是進出口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。今年1-10月,全省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6.5億噸,同比增長9.0%;其中外貿吞吐量5.0億噸,同比增長8.0%。11月以來,全省外貿吞吐量仍處于增長狀態。與此同時,一些企業反映,在國際海運費用高漲、海運資源緊張背景下,企業對外貿易正遭遇缺艙、缺箱的煩惱。
“有單不敢接”“增收不增利”
“才回落沒多久,又漲起來了!”12月5日,蘇州一家貨運代理公司部門總監王樺告訴記者,海運價格在3個月前曾短暫回調過,但現在又重新回到高位,一個運到美國洛杉磯的集裝箱,目前價格達到1.4萬美元,遠遠高于正常水平。
而更加“離譜”的是東南亞航線,據王樺介紹,近一個月以來,東南亞航線價格飛漲,每個集裝箱貨柜的價格平均提高了接近2000美元,漲幅幾乎翻番。
海運價格瘋漲,疫情是主要因素,記者從全省多個港口獲悉,當前,受全球疫情反復影響,不少進出口港口貨艙變得十分擁擠,貨船遲遲沒能卸貨,導致后續運力緊張?!罢f白了,目前國內出口貿易行情火爆,大量貨物等待出口,而集裝箱艙位資源又非常有限,有限的艙位資源與海量的出口貨物錯配,海運價格上漲自然難以避免?!眹C券一位行業分析師介紹。
海關方面發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.33萬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22.7%。江蘇相關數據同樣亮眼,據南京海關統計,2021年1-10月,全省外貿進出口值4.21萬億元,同比增長16.7%,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3.3%。
“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高漲,另一方面是船運公司‘擇機’減少艙位以加快運轉速度,目前行業減少艙位的幅度起碼在30%以上?!蓖鯓逑蛴浾弑硎?,雖然這是合理的商業行為,但多少還是有點“趁火打劫”。實際上,當前,航運公司確實賺得“盆滿缽滿”,且在行業人士看來,航運公司所處的“賺錢周期”,至少要維持到明年二季度。
既然海運運費還將維持在高位,那么在其價格真正下降之前,處于產業鏈條上的貨代公司和廣大出口商,將不可避免承受被轉嫁而來的高成本。
“太難了!以往我們去西非,一個貨柜的運費才1000多美元,現在是1萬多美元,就這個價格,你還不一定上得去,上去了,漂在海上的時間還要增加不少?!迸氖翘K州一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商的負責人,他告訴記者,目前,公司的出口訂單充足,工廠生產非常繁忙,但是大家還是喜憂參半,由于常常搶不到貨柜,很多單子處于不敢接的狀態。
“有單不敢接”“增收不增利”并非孤例,據牛犇介紹,今年以來,這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普遍現象。另一位江蘇外貿人士許良告訴記者,他原本10月要發出的貨,由于沒有“搶到箱子”,至今還在倉庫“躺”著,他甚至表示,“幸虧單子沒有接太多,否則還要承擔更多的倉儲成本,另外,運費大幅上漲也讓我們的生產成本‘水漲船高’?!彼€提及大洋彼岸的港口擁堵,作為中國貨物主要的目的地之一,當前,美國長灘港和洛杉磯港的擁堵已成為業內“頭條”,“洛杉磯港口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,截至11月30日,碼頭上的進口集裝箱達到63564個?!?br />
額外成本將轉至消費者
隨著全球外需的不斷恢復,今年江蘇外貿持續處在“高光時刻”。今年1-10月,江蘇累計進出口、出口、進口規模再創歷史同期,從單月情況看,10月當月出口2990.4億元,為歷史值。
記者梳理數據發現,機電產品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持續增長。1-10月,我省機電產品出口17269億元,增長17.6%;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%。同時,重點資源原材料進口增勢強勁,鐵礦砂、天然氣、食用油等重點資源品合計進口增長58.3%。
一方面是進口、出口同步高增長,另一方面是運費高企、一箱難求,實際運力供給缺失,兩者之間的矛盾比以往更加尖銳。近日,針對東南亞運費暴漲,不少貨代物流企業感嘆,“本周能走就走,這周價,就是下周價?!?br />
“疫情之前,每個標箱運往歐洲的海運費約為1000美元,多為2800美元,現在每個標箱運費基本要1萬美元以上,的時候超過1.4萬美元?!辈稍L中,一位生產家用紡織品的江蘇企業負責人張先生表示,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歐洲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南美等和地區。受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,今年四季度業務受到一定影響,“公司以FOB(船上交貨價)為主,即船由買方負責,所以運費上漲對企業盈利幾乎沒有影響,但對訂單量有影響?,F在海運費價格基本等同于貨值,客戶的銷售難度陡增,有的客戶本來一年做一百個集裝箱,今年只做四五十個,目前只能繼續拓展更多的市場來保證訂單?!?br />
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《2021年海運述評報告》指出,當前集裝箱運價的飆升如果持續下去,到2023年,全球進口價格水平可能會上升11%,消費價格水平可能會上升1.5%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集裝箱運費的飆升將增加生產成本,預計明年電子產品、家具、紡織品和服裝等漲幅將超過10%。
在消費者端,一位在德國慕尼黑留學的消費者廖欣欣向記者表示,“目前,亞洲超市里的食品沒有漲價,但斷貨的情況十分明顯。在亞馬遜電商平臺上部分進口商品已明顯漲價,比如疫情之前一支三菱牌的筆價格為2歐元,現在已經漲價到3歐元?!?br />
一位從事多年外貿工作的人士坦言,國際海運價格暴漲是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集中體現。目前,很多企業面臨著運費高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,盡管出口額增加了,但實際利潤卻減少了,甚至出現“接單”就虧損的情況,所以2022年初新簽約的訂單中,漲價有可能成為解決方法之一,而這些費用有可能從生產端逐步傳導至消費者端,對于以進口為主的將產生較大影響。